展會直通車
權限控製
歐盟15國化纖布進口統計
前不久,歐盟宣布對已采取反傾銷措施的中國產化纖布發起反吸收調查,調查期為2005年10月-2006年9月,時值遭遇歐盟征收反傾銷稅滿一年。
據最近公布的2006年1-9月統計數據,歐盟涉案化纖布產品調查期內的進口數量和金額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從中國進口的下降幅度大於從全球進口的下降幅度。
1、從中國進口數量下降幅度超過80%,市場份額同時下降。
2005年10月-2006年9月,歐盟15國共進口涉案化纖布8459萬公斤,與反傾銷調查期2003年4月-2004年3月相比大幅下降了64%。其中:從中國進口1694.83萬公斤,相比於調查期下降了81%,市場份額也由調查期的37.81%下降至20%,下降幅度接近18個百分點。從進口數量上看,中國仍為第一大供應國,其次是韓國,數量的市場份額是10.8%,第三位是我國的台灣省數量份額為9.94%。
2、從中國進口金額的下降幅度為75%,市場份額下降17.2個百分點。
2005年10月-2006年9月,歐盟15國涉案化纖布進口金額為9.56億美元,與反傾銷調查期2003年4月-2004年3月相比下降了31.2%。其中,從中國進口9405萬美元,比調查期大幅下降了75%,
金額的市場份額由調查期的27.03%下降為9.84%,下降了17.2個百分點,中國已由第一大供應國變為第三大供應國。同時,主要供應國的排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國化纖布產品在歐盟市場上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土耳其,是中國遭受歐盟反傾銷最大的受益國,由調查期的第四大供應國成為現在的第一大供應國,市場份額由反傾銷調查期的6.93%上升至11.64%。第二大供應國是意大利,市場份額略低於土耳其為11.37%,韓國是第四大供應國,市場份額為9.78%。主要供應國均得益於我國遭受歐盟反傾銷,市場份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國遭受反傾銷的損害充分顯現。
3、從中國進口的化纖布價格上升30.6%,但總體比較仍偏低。
2005年10月-2006年9月,歐盟15國涉案化纖布進口平均單價為美元11.3/公斤,與反傾銷調查期相比提高了92%。同期,從我國進口的平均單價為美元5.55/公斤,與調查期相比提高了30.6%,但低於歐盟從全球進口平均單價51%。我國產品的價格水平在主要供應國中處於低端位置,在10大供應國之中,隻有我國和我國台灣地區的價格較低,其他國家的平均價格都高於我國1-2倍,在15-23美元/公斤之間,在排名前30位的供應國之中,隻有4個供應國的價格低於我國。
